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混合学习>>课题概况>>文章内容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8-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附件3

 

编号: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

 重点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申报日期    2017年9月20日    

 

 

江苏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申报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3.请按《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4.“已参与省部级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6.本表须经申请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以网络通讯形式申报。

7.江苏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虎踞路179号

邮编:210013

电话:025-83752122

电子邮件:326639502@{域名已经过期}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姓    名

符京雷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510

行政职务

信息处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课程融合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    话

051983206018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E-mail

fujinglei@{域名已经过期}

通讯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汤庄桥延河路

邮政编码

213133

﹃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省部级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参与研究已结题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主持市级课题《交互白板平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参与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彩虹”体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刍议小学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探索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05

交互电子白板推动新技术与新课堂智慧融合

教育技术论文二等奖201212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省师陶杯三等奖201311

E教易学,从白板走向平板

区论文评比一等奖201312

平板电脑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省蓝天杯三等奖201409

数字化环境下数学课的探索和实践

省师陶杯三等奖201411

巧用平板电脑,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技术论文一等奖201412

巧用错误资源使小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省师陶杯二等奖201511

融合神器技术,催生智慧课堂

省蓝天杯二等奖201609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陈如铁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金立新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谢丽芳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胡坤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二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仲旭红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王丽芳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周志燕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孙娟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肖雪平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课程整合

实证研究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混合式学习: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黄荣怀(2009)认为,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实践中如何确保实现这五个“适当”,目前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可以视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新兴”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通常以虚拟学习环境为基础, 通过基于计算机的标准化学习系统为在线学习的内容传递提供支持,促进师生在线交流。在虚拟学习环境的支持下,混合式学习形成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及提高教学效率。

(2)李克东(2004)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混合式学习是一个联系的过程,混合比用单一的传递方式更有优势。混合式学习最本质的核心,是对特定的内容和学习用适合教学内容传输和学习者学习的技术手段来呈现,在此过程中运用合适的学习和教学方式。

我校长期关注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常州市第二批数字化试点学校。从电子白板到数字化学习,我们孜孜以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案例。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为止数字化学习还未真正常态化。为突破瓶颈,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主导-主体相结合,做到“学教并重”,我们积极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研究,逐步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范例方面的范式。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达到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研究内容:

1、收集、整理并发展数字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理论;

2、运用学教并重、板块三串式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教学设计;

3、创建主要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4、创造适合学科特点的课程整合的教学范例;

5、打造“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7月——2017年8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申请书。

(2)课题论证,召开开题论证会议,聘请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7年9月——2019年6月)

(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相关的研究制度,进行研究任务分工,共同研讨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2)学习相关文献资料。课题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梳理,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3)开展多种形式研究活动。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定期举行课题组活动,以课堂教研活动为主,同时采取读书沙龙、主题分享、成果展示和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

(4)进行课题中期评估。课题组成员提炼前期研究经验,集中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中期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

(5)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正,微调研究方向。进一步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和亮点。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混合式学习”: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把传统学习方式和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e教易学”: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在理念、技术上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辩证处理好技术和素养的关系,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轻松自如、简易快捷。

3、“人文技术”: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师生都要认识到任何新技术都是“基于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技术观”。教育因技术的整合而更加精彩,技术因教育的沁润更具人文价值。任何新技术能否较好地、持久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其主要看是否从人的需求出发,人的需求的基本原则是能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人文技术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思考。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阶段研究报告

纸质

2018.06


论文(智慧教室环境、混合式学习范式)

纸质

2018.06


课程资源、课例

网站、视频

2018.06










最终成果(限3项)

课题研究报告

纸质

2019.06


论文集(混合式学习理论、范式、案例)

纸质

2019.06


课程资源及课例汇编

网站、视频

2019.06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其中②两项内容必须如实详细填写。)


 

1、本课题组核心成员符京雷、陈如铁、谢丽芳、王丽芳、孙娟等均主持研究过十一五、十二五省、市、区级课题,完成了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报刊杂志发表、在省市区论文比赛中获奖。有中小学高级教师3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人,有多人获市区教学基本功一等奖,拥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所有成员均长期关注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各个学科都有学科整合的成功案例。

2、本课题组核心成员一直以工作室的方式组织和推进对数字化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具备了较强的凝聚力,形成了独到的整合理念。从“电子白板”“数字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中,围绕“智慧课堂”“移动教学”“e教易学”等关键词收集、研读了大量学术论文,组织了多次数字化学习的区级研讨活动,积累了真实的经验、课例,学校也被确认为“常州市数字化试点学校”。

3、承担本课题研究成员均是汤庄桥小学的骨干教师,汤庄桥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站位高、思路清、定位准,2009年设立了信息技术处,具体开展学校信息化、数字化的探索实践,努力通过技术推动学校发展、改变教师状态、提升学生素养。2013年10月创建了数字化教室,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成功组织了区级研讨活动,2015年9月学校被确认为“常州市数字化试点学校”,2017年9月学校新增十套智能教学一体机。2017年10、12月我们将继续组织市区级数字化研讨活动,以节点事件推动混合式学习的研究走向深入。课外,我们还在积极推动“一起作业”“作业盒子”等APP的应用,努力把家长的手机改造为孩子学习的倚天剑,使混合式学习的发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三、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中学高级职称或其他高级专业职务(称)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意见:

 

 

 

 

 

 

 

 

 

第一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推荐意见:

 

 

 

 

 

 

 

第二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四、课题申请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课题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课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高高校、设区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省级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