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混合学习>>课题概况>>文章内容
2018-2019学年度混合学习研究计划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计划(2018-2019学年度)
发布时间:2019-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符京雷

2018-2019学年度《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计划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常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等文件精神,结合我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计划目标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常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为指针,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智慧教育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常州市数字化试点学校和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我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尽早建成具有汤小特色的智慧校园。

二、计划内容

本计划将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展开。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千兆骨干、百兆进班。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支持视频点播、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

校本化:无线网络、智能一体机在新学年学校已有规划,但需注意现有无线ap适合30个左右的设备,后续还有升级空间以便开展BYOD的探索;需进一步发挥现有设备智能管理的作用;可以考虑在专用教室,尤其是智慧教室尝试采用希沃智能一体机(惠嵘)。

⒉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卡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校本化:现有师生的笔记本、平板电脑是否真正应用于教研、教学的需求,这里的需求产生是需要理念、习惯的支撑的,比如调查问卷、一周工作、公文流转等等。

真正服务与学生的设备还不够,按照101的标准,我校应该具备2个机房或智慧教室。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校本化:建议把二楼美术教室改造为示范作用的智慧教室,重新设计规划,配备平板充电柜、物联设备等等。

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

1.资源开发。通过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2.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校本化:我校已经建有百度云盘、图片网、视频网,但我们最缺乏的没有建立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的机制;关于网络学习空间我一直想以“校内外”为平台,我校的作文课题是建立在这上面的,最大的好处是把学生、家长和老师做了最大可能的关联。

(三)信息素养

1.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注重自制,不沉迷网络。

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校本化:信息素养主要从学生、教师、校领导三个层次展开的,我想主要从信息技术课的扎实开展、电脑制作、创客比赛的积极参与、数字化学习项目的有效推进,这三个项目在新学期将继续进行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希沃信鸽是非常有效的后台,需要我们老师常态化的使用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授课助手开展备课、授课、评价。

师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一个有效途径是微培训,可以建立教师例会前十分钟的培训惯例;培训人员和培训主题可以序列化、主题化,当然也需要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

(四)融合创新

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

2.智慧管理。依托国家、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

3.智慧服务。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

校本化:智慧教学和前面是一致的,希沃信鸽、白板等是有效的手段;智慧管理目前还是要进一步用好用足新北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校本化的用于管理;智慧服务应是基于QQ群、和教育、校内外的融合应用,逐步优化提炼出真正适合于我校校情的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区服务平台。

(五)支撑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2.机构人员。学校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每门学科配备教师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3.经费保障。财政部门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学校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4.制度建设。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

校本化:建立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按计划推进实施;人员配备根据我校校情要进一步健全融合队伍,建议尽早引进年轻的信息化专职人员,为信息化、数字化、创客项目引进人才;

(六)特色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

校本化:目前我们要以数字化试点学校和教育信息化项目为抓手,以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实施意见和江苏省智慧校园指导意见为准绳;把《混合式学习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做强做深、做细做实,使混合式学习、自带设备成为汤小数字化靓丽的名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